时光飞逝,距离我种下ITI植体已经整整8年了。回想起当初因为意外缺失一颗后槽牙,导致吃饭不便、笑容也变得不自信的日子,再看看现在能毫无顾忌地咬核桃的我,心中满是感慨。
当年,我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ITI植体。种植牙手术前,医生进行了完善细致的检查,包括拍摄X光片和口腔CT,以评估我的牙槽骨条件。经过评估,我的牙槽骨条件还不错,适合进行种植牙手术。手术分为两个阶段,头一次是种植体植入手术,医生为我进行了局部麻醉,然后在牙槽骨上切开一个微小的切口,使用专门的种植工具,在牙槽骨内制备一个合适的种植窝,将瑞士ITI种植体缓慢植入种植窝内,对切口进行缝合。整个过程我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只是有一些轻微的牵拉感。
术后,我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善,迎来了第二次手术——愈合基台连接手术。这次手术相对简单,医生同样局部麻醉,然后切开种植体上方的牙龈,取出覆盖在种植体上的愈合螺丝,将愈合基台连接到种植体上。
在第二次手术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重获,医生为我取了牙齿模型,制作了与我的口腔情况和邻牙相匹配的牙冠。牙冠制作完成后,医生将其小心地安装到愈合基台上,并进行了精细的调整。当我头一次看到镜子中那颗新安装的种植牙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它看起来和自然牙几乎没有区别,使用起来也非常舒适,咀嚼功能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
8年过去了,这颗ITI植体就像我自己的真牙一样,咬核桃、啃排骨都不在话下,完全没有疼痛感。它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让我十分满意,让我能够像拥有真实牙齿一样自信地享受美食,大声地笑。
然而,在享受种植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也有一些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早点重视口腔护理。在种植牙后的前几年,我虽然也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口腔清洁,但并没有做到非常细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种植牙周围的牙龈偶尔会有轻微的红肿,刷牙的时候也会少量出血。后来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在口腔卫生维护上没有尽心,导致细菌滋生引起了炎症。于是,我开始加强口腔清洁措施,增加刷牙次数,使用漱口水,情况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另外,在定期复查时,医生通过X光检查发现我的牙槽骨有极其轻微的吸收现象,但好在吸收程度在正常范围内,并没有对种植牙的整体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不过,这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更加重视口腔健康。
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种植牙虽然是一项可靠的口腔修复技术,但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复查和维护,才能尽可能延长种植牙的使用寿命。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从一开始就更加用心地护理我的种植牙。
我想把我的经历分享给那些正在考虑种植牙或者已经种植了牙齿的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口腔护理,让种植牙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让我们拥有更加健康、自信的笑容。